一、地理概况
弋江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位于南陵县城东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青弋江畔。新设镇辖原弋江、奚滩、东河、东七四乡镇,全镇28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镇域面积159.1平方公里。
二、垃圾处理情况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全镇共有30位左右的环卫工人,其中每个村还会有7到8位清洁员,这些环卫工人对各个街道进行清扫,垃圾被清运到垃圾池,再由开机动垃圾车的环卫工将垃圾运至附近的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整个弋江镇每天产生30吨左右的垃圾最后运到芜湖市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在整个过程中,废品回收业者、环卫工人以及垃圾中转站的工作人员都会将可以进行回收的废品收集起来进行变卖。
三、存在问题
这是弋江镇整个垃圾处理体系,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完整的体系,其实存在着诸多问题。
1)垃圾分类实施效果不佳
弋江镇有4个美好乡村建设点,在这些试点范围内,政府是有垃圾分类要求的。一方面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把工作做到位,有些工作人员认为普通居民暂时无法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要求,也没有就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进行宣讲;另一方面,对于居民而言,垃圾基本上分两种,可以卖钱和不可以卖钱,至于什么是有害垃圾、厨余垃圾这些基本上不关注,可能村里有些居民会留下剩菜剩饭来喂鸡养狗。
在走访过程,很多居民反应相比以往,乱扔垃圾、焚烧垃圾等现象大大减少。但我们在走访弋江镇老城区的时候,青弋江畔仍然存在生活垃圾向河里倾倒的现象,亲眼目睹在河里洗衣洗菜的居民不时将塑料袋随手扔进河里,随着河水远去。
2)环卫工待遇差
走访中发现弋江镇环卫工人待遇整体偏低,负责镇上主干道清洁的环卫工人说他们的工资是1000元,但是该镇副镇长却说镇上主干道清洁工工资为1200元,这其中200元的差距原因在哪里?7个村民组的垃圾清运员月工资是700元。不管是镇上的环卫工人,还是负责村子里的垃圾清运员每天都是风雨无阻的工作,全年只有大年初一一天可以休息。垃圾中转站的值班员每月只有500元的收入,真正维持生计的是中转站恶臭的垃圾堆里挑拣出可以卖钱的部分,还有应有的高温补贴以及五险也并没有完全落实下去。
3)垃圾处理基础设备缺失
整个垃圾处理系统中,相关基础设备多有缺失。作为美好乡村建设试点蒲桥社区,在走访过程中,并没有看见任何分类垃圾箱,甚至连普通垃圾箱的放置数量也很少。作为弋江镇的垃圾中转站,应该将垃圾进行压缩,然后再送到垃圾焚烧厂。但在调研的其中一个中转站里,压缩机器上已经结满蜘蛛网,垃圾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装车送往芜湖市垃圾焚烧厂,而装垃圾的卡车上不断有垃圾渗滤液流出来,在水泥地上堆积一片。
4)中转站选址不当
走访的两个垃圾中转站,其中一个垃圾中转站竟然建立在农田之上,位于弋江镇中心初中旁边(仅相隔一条4米宽的水泥路)。虽然值班人员说垃圾中转站因为学校和家长的反对要搬走,但是垃圾臭气已经对学生造成了伤害,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的垃圾渗滤液污染了周边的农田。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之前是需要环境影响评价并进行公示的,而我们在网上检索并没有找到环评公示。
5)回收行业不景气
整个废品回收行业的价格不断走低,造成了行业的不景气。据回收业者反映,一方面由于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一些回收工厂因存在污染现象被关闭,本来是有利于环境的事情,却带来废弃物、回收价不断走低的影响。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下降,塑料物品的回收更加没有吸引力。据称,很多回收业者因为回收价格的走低只做上门生意,并且很多处于亏损状态。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废品回收价格走低的现实下,我们担心越来越少的人会愿意做废品回收生意,而造成垃圾的循环利用过程面临阻碍。
四、生活垃圾对河流的影响
弋江镇当地居民产生的垃圾以餐厨垃圾为主,其中剩菜叶包装袋基本上都扔进垃圾桶;剩菜饭基本上都是喂鸡狗等动物;纸板、塑料瓶收集起来卖掉。可在走访可以看到,青弋江畔仍然存在生活垃圾向河里倾倒的现象,在河里洗衣洗菜的居民有时会把菜叶或者塑料袋直接扔进水里。
每当傍晚走在江畔,可见江面偶尔几处灯光,想起之前渔民撒网捕鱼的景象,然而近年来以网捕鱼的时代慢慢消逝,取而代之是用电捕鱼等非法手段的盛行,这种用高压电捕捉鱼类的非法捕鱼方法,是一种毁灭性的、极具危险性的捕鱼方法,对鱼、对人、对环境都有着巨大的危害。近30年来,对河水的污染和一些人为的破坏,使当初清澈的河水,孩子们嬉戏的河滩成了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