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

一、地理概况

芜湖县位于青弋江下游,流域干流折西流,经蒋山于芜湖市西南郊注入长江。芜湖县整片区域内约有35万人口,每月产生5000—6000吨垃圾,共包括湾沚、六郎、陶辛、红杨、花桥5个镇。通过走访芜湖县市容局、文明创建办以及市容局下属环卫所我们了解到,县政府紧紧围绕“三城同创”(国家级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的工作目标,以垃圾污水、违章建筑、广告标牌、电力通讯杆线的治理和绿化改造提升等“四治理一提升”为主要内容,利用两年半时间有序完成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任务,使得城乡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幅度改善。

二、垃圾处理情况

湾沚镇政府将湾沚镇城区划分为四大区域,每个区域的环卫工作都承包给不同的物业公司。其中,一线环卫工人有551人,负责垃圾清运的人员有21位,城区道路清扫人员有368位。工业园区域道路清扫人员101位,清扫总面积436.8万。湾沚镇的四个区域由政府每两年招标一次,承包给物业公司,芜湖县的其它乡镇由当地政府招标。相关部门会成立专门巡查小组,对每个区域进行检查,对街道卫生,员工上班态度等方面重点检查,设立考核扣分制度。

划分出来的四个区域垃圾会集中到当地垃圾中转站,芜湖县城区有4个垃圾中转站,5个乡镇都有一个垃圾中转站,再送到芜湖市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在保洁员们的待遇上,特殊情况下会有加班费和高温补贴费,同时公司会为其购买保险。当问及在环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扰时,受访的环卫所工作人员表示,公众的素质较差,会有乱扔垃圾的行为,环境整洁度会有反弹现象。

三、垃圾分类试点

湾沚镇蒲塘小区列为芜湖市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试点和垃圾分类小区试点,小区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存放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以及厨余垃圾。但深入走访我们发现,垃圾一般只集中在一个垃圾桶内,其余很多垃圾桶已经废弃。我们不禁对垃圾桶资源是否浪费以及分类是否偏向形式化产生疑惑。小区大约在七八年前建成,而实行垃圾分类是近两年的事情,小区里准备了分类的垃圾桶,并设有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宣传栏,但是居民并没有采取实际的垃圾分类措施。采访到的几位居民都认为这样的垃圾分类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最后的垃圾还是会混合处理。

w1

在蒲塘小区所属的津元村村政府我们了解到,像蒲塘小区这样的垃圾分类试点还有百花村,三元行政村和新丰村。这些试点都属于2011年的美好乡村建设点,并在2014年芜湖县城申办文明县城的活动中实施垃圾分类,但是遗憾的是这些试点的实行情况都没有什么效果。

那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农村实施这种分类成本较大、村民的分类意识不强、政府宣传力度不大等是主要原因。

四、生活垃圾对河流的影响

湾沚镇城镇化程度较高,居民一般都居住在小区,而湾沚的生活垃圾转运系统较为完善,对河流影响较小。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江边存在一些污染现象,青弋江中堆积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影响河流整体形象,堵塞了河道,对河水造成污染。那么大量的垃圾是怎么被运到江边倾倒,是应该追问和监督的。

同时,江边景色很美,傍晚过来游玩戏水人较多,随身带着一些饮料食品等在江边食用,可是产生的垃圾很多就随手丢弃到了。垃圾问题的解决政府管理很重要,这其中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同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