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黟县是青弋江的源头,黟县美溪乡更是有“三十里水墨画廊”美誉。大山深处人烟稀少,植被茂密,流水潺潺,雾霭缭绕。好山酿好水,好土养好苗。良好的生态环境,滋养着两岸的徽州人民,酝酿出一壶又一壶的好茶。

DSC2700

李明智是石墨茶“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也是当地绿色有机茶的引导者。他生在青弋江源头、长在青弋江源头,因为对家乡土地的眷恋,创办了“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和“弋江源客栈”。

坐在古色古香的大厅,李叔叔给我们泡起了茶,边泡茶边和我们讲一些基本的茶叶知识。李叔叔说给我们泡的茶是结合祁门红茶和乌龙茶两门发酵技术所研发的新茶,这样的茶叶可以七泡至八泡。茶叶采摘一芽一叶或两芽一叶最佳,采摘时要注意短芽叶不采、病虫叶不采。李叔叔把泡好的茶端给我们,汤色红艳,香气浓郁高长、似有兰花香,抿入口中,滋味醇厚,回味隽永。

据当地李氏族谱记载,元朝时期,前朝李唐后裔迁居拜祭堂,并以田地招僧人入住,李氏族人向拜祭堂僧人学习种茶制茶之术,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李叔叔就是李唐后裔,在改革开放初期,李叔叔开始学习无线电修理,之后因为无线电修理行至桃花潭、弋江镇、湾沚、芜湖,对于那时刚走出大山的自己来说,外面是一个新的世界,但他敏锐地发现家乡的茶叶和土特产资源丰富,便开始做茶叶等农产品的贸易流通,把家乡的“土特产”带出大山。

324230890544675904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一帆风顺。1994年的那一年茶叶市场需求量大,李叔叔茶叶贸易也随之做大,自己收茶叶的同时还请了几个工人去帮忙收取茶叶,但因为工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茶叶质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茶农家采购的茶叶再分销出去,由于质量不合格面临着严重积存问题,完全回收不回来成本,为了还茶农的钱,几乎血本无归。李叔叔回想说,那个时候应该是他人生也是经营茶叶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打击,之后的几年李叔叔不再收购茶叶,但一直在了解茶叶从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几年的观察下来,李叔叔觉得茶叶最重要的是从源头开始抓起,于是自己又开始钻研茶叶种植。李叔叔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好的茶叶必须在种下茶树的那一刻开始抓起,五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拜祭堂、打鼓岭(国家4A级原生态景区)的茶叶种植基地都是青弋江源头,这边生态环境的得天独厚,自然是种植茶叶的上选之地。李叔叔说他坚信一个理念就是永远保证当地自然环境的第一位,种植茶树不是把整座山都砍掉,而是在一座山上根据它自身的自然条件种上合适的茶树。当地的自然环境好,生物链没有被人为破坏,才能够保证长期的发展。在弋江源的茶叶基地中,整座山只有百分之十的土地是种植茶叶,另外剩下的百分之九十是为了保证自然生态的良好循环。

弋江源的有机茶叶不仅依靠着好山好水,而且不使用一点农药,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做有机茶叶的种植,除草采用人工机械化除草,采用太阳能除虫灯除虫,再利用青弋江源头的山泉水来灌溉茶园,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李叔叔说可能这样种植在产量上会大减,但是由于大部分种植绿色有机茶叶,利润自然也可观。

对于李叔叔而言,保护美溪这一带的山水似乎成了自己一个不可磨灭的责任,他一直跟我们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本地生态的保护。所以弋江源每年都有安徽农业大学的病虫害专家进行跟踪调研,事实上四年的跟踪之后,茶叶基地的土壤、水、植被都很自然,弋江源茶叶不是一味的追求高利润,而是更加注重质,保证茶叶的安全,这样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才可以持久共存。同样弋江源也会对当地的茶农进行技术性的指导,指导茶农按照标准来进行种植,从而带动更多的当地人做健康、生态茶。

303

李叔叔正在大学就读茶叶专业儿子李诗涵和我们说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他学习茶叶知识与父亲的影响和从小的耳濡目染有很大关系,对于父亲所倡导的“经济与生态平衡”的理念非常赞同。李诗涵表示,未来他努力发展有机茶叶的同时,也会努力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片土地同样也是他的故乡。

其实李叔叔与第一届青弋行者就结缘,2012年第一届青弋行者的“寻源之旅”,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去美溪乡寻找青弋江源头,刚好遇到李叔叔家人,无独有偶,李叔叔创立的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取自青弋江源头之意,而弋江源茶叶品牌坚持其“源于自然,保护自然,回馈自然”的理念,与芜湖生态中心所推崇的自然生态理念不谋而合。因为青弋江,我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之后每年的青弋行者都是从黟县美溪开始。

和李叔叔聊了一上午,品了几杯茶。李叔叔说,美溪是青弋江的“源”,原始生态是一个“原”,与青弋行者的相遇是一个“缘”,而这些美好最后应当汇成一个大“圆”,青弋江也会因为更多“圆”的参与而会变得更加圆满、和谐。

调研人员:易思思 李洋 刘力文 刘蓉蓉

文字编辑:易思思 刘力文 刘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