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8青弋行者调研报告

《知流青弋江》

第一篇

 ● ● ●

秧溪河,属青弋江上游支流,它发源于黄山光明顶,流经西海大峡谷,经汤岭关、钓桥庵一带,在焦村镇双溪街附近,接纳了从九龙峰、翠微峰流来的另一股水,至汤家庄处交汇,而后出西大门注入太平湖。

黄山风景区——西海大峡谷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峰野生动物保护区就坐落于秧溪河畔,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称。

秧溪河的上游流经焦村镇,为焦村镇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哺育着焦村流域的人们和庄稼。

沿途一望无际的田野,那成片的绿油油的麦苗,像是铺在田野里厚厚的绿色地毯,微风吹来,泛起层层细浪。绿色的小麦同远处的青山与村落搭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壮观,充满了淳朴的田园气息。

进入焦村,仰头便能看到西海大峡谷的宏伟壮丽,再驱车6公里就能到达镇中心的居民区。据明嘉靖《宁国府志》记载“焦村为太平西乡,宋元至今并同”,可见焦村在宋代已为太平西乡,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集镇居民相对集中,由狮形山由南向北延伸,明清时代形成约500米的条形村落,久而久之成为焦村商贸中心“双溪街”。

在老街北门外,有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老街大桥,横跨在秧溪河上,将秧溪河分为前溪河与后溪河。沿街民居为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与古树、古桥、前溪河形成和谐的乡村景色。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桥横跨在前溪河上,桥的名字是以造桥人的名字命名的,名曰有成桥。

其桥身像一轮明月,桥墩像一座斧头,桥的两侧缠绕着密集的青藤条,苍老中透着勃勃生机。在桥的南头生长着两棵苍劲的古柏,八字一样排开,名曰龙凤柏,一高一矮,树龄300余年,与古桥相映生辉。

老街上行人稀少,商店也不多,街上仅有百货商店、布店、饭店、粮站、农业生产资料店、旅馆等等。老街的格局不分前后,巷子也比较少,所以很容易就能从老街走出来。

在桥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从他口中我们感受到了老街满满的人文气息。

由于秧溪河几乎是沿着山路的,所以老街的人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村里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人,年轻人或许不甘拘泥于这一方土地,几乎都外出打工,所以老街算是一个留守村落。

每到采茶的旺季,在异乡打工的年轻人大多会赶回来帮忙,待茶季一过,这些年轻的劳动力便继续外出打工。都说小赌怡情,老街的老人平常除了种植水稻还会打打麻将来消磨时光,我们走在老街的街道上时偶尔也能听到了村民们的相互邀约,而这位老人正是“牌友”之一。

走进老街的深巷中,一色的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和具有现代感的砖瓦片,显得整洁而又美观,和老街整体所散发出来的历史气息显得格格不入。

为了拨开这片云雾,我们走访了一些老街居民,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以前老街的道路都是土路,雨后的泥泞让人寸步难行,老街房子多为木质简易结构,易受气候影响,很多已年久失修,居住环境较差,不少还是危房,给老街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和隐患。

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政府便与村民共同出资给老街“翻新”,主街道和巷道石板路铺设以及部分房屋改徽、簇新、雨棚翻新等工程让双溪老街的面貌焕然一新,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老街的墙上画着《二十四孝图》,以贴近村民生活、弘扬精神文明。

如今的老街旧貌换新颜,漫步在街巷的青石上,仿佛可以见到古时店铺林立,旗幡招展的热闹景象,但从老街人的口述中,我们还感受到了老街之外在岁月中所经历的沉淀与变迁。由于自然的因素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古迹遗址和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位于老街附近的焦氏宗祠曾是焦村五十四景之首,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老街的所有历史古迹被政府全部拆除,曾经崔氏祠堂里所供奉的灵位牌坊已经全部烧毁,门前的石狮也被崔家人以8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了日本人。现已改建为焦村粮站,老街除了古桥以外已无留下其他古迹。

这种破坏,对古建筑无疑是致命的,而被摧毁的,又何止是建筑的本身呢?唯有建筑所记载下的历史才是信史,每每比文字更为可靠。可现在,我们当凭什么向后代诉说?

双溪老街,承载了焦村镇千年历史。它是个实实在在巨大的存在,既是珍贵的物质存在,更是无以替代的精神情感的存在,这便是老街的意义。它深深扎根在厚厚的历史文化的土壤里,这街上的风雨,秧溪曾与之一起承受;人世间的苦乐悲欢,秧溪也与之共同见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