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8青弋行者调研报告

《知流青弋江》

第二篇

 ● ● ●

琴溪河,青弋江在泾县内的重要支流,主要流经区域为泾县东部山区。

琴溪河在琴溪桥上游成两条支流,西支称漕溪河,起点位于泾县汀溪乡羊皮坦,流经五万坑、苏红、青山;东支称汀溪河,起点位于汀溪乡唐山坑流经板桥、汀溪、蔡村。

最终,这两条支流于琴溪镇的琴溪桥交汇后称琴溪河,最终在赤滩古镇附近注入青弋江。

古老的传承——琴鱼

在泾县流传千年的故事中,有这样一种舌尖上的美味——琴鱼。

琴鱼因出产自琴溪而得此名,其味道极为鲜美,不仅可做菜、烧汤,还可制成“琴鱼茶”,早在宋代就成为贡品一直绵延至今。

陆放翁在《冬夜》诗中曰:“一掬琴高鱼,聊用荐夜茶”。而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诗中则说:“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琴鱼茶和虫茶、糯米香、雪茶并称为”四大奇茶”。

李六斤是琴溪镇现在少有几名捕琴鱼人之一,今年67岁,已经有40多年的捕琴鱼经验,其祖辈三代都依靠捕琴鱼为生。

据老人介绍,如今整个琴溪镇大概只有三、四个人还在坚持以捕琴鱼为生。而在解放前的琴溪河旁,从事捕琴鱼的人很多,在当时捕鱼的旺季,人们每天可以捕获琴鱼100斤左右。可如今由于修建堤坝导致河滩被挖空,再加上下游经常有电鱼的情况发生,所以导致琴鱼的数量越来越少,渔民每天的收成也锐减到了10斤左右。人们对琴鱼的过度捕捉,实际上也是两岸人民对河流生态的破坏和对河流给予的一种辜负。

坐在老人低矮的院子里,阳光洒在大树上,留下一片阴凉之地,知了也在枝头吱吱的叫个不停,看着老人的脸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我的内心有些许动容,仿佛一粒石子落入水中,泛起阵阵涟漪。

关于琴鱼,老人还介绍说,琴鱼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它只在琴溪河段繁衍生息,捕鱼地点是在传说中被称为“姜子牙垂钓台”的琴高山附近。琴鱼长不盈寸,龙鳞果腹,鳞呈银色,常在石头多的浅水区域生活,水位一般在泥沙刚没过脚掌处。每年的清明时节便是它的产卵期,它常把卵产在石头表面,平时在石头缝里休息,日落之后才出来活动觅食。

由于琴鱼是逆流运动,所以其抓捕方法也别树一帜。渔民需在浅水近乎干涸处用石头垒起一个圈,名为“坝埂”,在坝埂中央留出一个小洞,然后把鱼篓和渔网拼在一起,用石头压住渔网,鱼篓的开口和进水方向相反,这样琴鱼就可以逆着水流运动进入鱼篓,也不会从渔网中游出,并且渔民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自由活动,常在树荫下乘凉聊天,一个小时左右便收网回家。捕琴鱼的方法既不同于当代机械式的游走于河上,也不似垂钓似的在河边禁止不动,它是人们运用智慧,再结合鱼的特性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渔民所捕获的琴鱼必须在当天制作成琴鱼干,不能隔夜放置。而渔民在做琴鱼干时也有自己独到的技巧。首先把琴鱼洗净,放进盐开水中,再加入茴香、香油、食糖等佐料煮熟,放到篾匾上晾净除湿,然后用砖头把烘干网垫高,在网下放置煤炭,用大火烘10分钟左右,再把烘干网高度降低,转小火烘90分钟左右,色泽为橙黄色时即为成品琴鱼干。

现在年轻的一辈人大多认为捕鱼太苦和收入不稳定,都相继外出打工赚钱,没有留乡沿袭捕琴鱼技艺,也许在不久之后,世间再没人捕琴鱼,和琴鱼相关的文化也会随之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大自然的味道——汀溪兰香

汀溪乡位于泾县的东南部,便是有着“名优茶之乡”的美称之称。

这里溪漳纵横,碧水潺潺,山高林密,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海拔在500-800m之间。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赋予了优质茶叶绝佳的生长环境,每到春季,山间兰花竞相开放,它与茶叶相伴生长,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芳香赠送给茶叶,于是便有了盛名远扬的兰香茶——汀溪兰香。曾被清朝学者胡耸孙称誉其为“瑞草葳蕤,南国无双”。

该地区全年降水量充沛,基本不用人工灌溉,特别干旱时期才用汀溪水浇灌,当地复杂的地貌又构成众多相对封闭的小范围生态环境,山清水秀,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天然味道,山下面是低矮的茶林,往上走便是那凸起在山上的成片覆盖的树林。天然的茶树常以兰花为友,清泉为邻,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汀溪兰香”优异的天然品质。

如果说大山为茶树提供了土壤,那身盘踞于此地的河流就为它提供了它成长所必须的血液,茶的发展离不开河流的依托,如同母亲对孩童的养育一般细润无声。

不容辜负的大自然

汀溪原始森林位于泾县东部与宁国板桥交界的汀溪乡马家组,现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很多珍稀动植物,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银杏,;国家一级保护的云豹,黑麂等。

清晨的太阳把光辉洒在河面上,一阵风儿吹过,溅起千金浪,泛起片片小圆晕,像是夏姑娘在小河上镀了一层金,熠熠生辉,偶有几只蜻蜓掠过水面,河面便荡漾起层层涟漪。当我们一行人走近大山,走来到水边,看着清澈见底的浅浅的河流,手忍不住的想向下试探,直到碰见河边的石沙底,衣袖浸湿也毫不在意,像遇见蜜糖的孩童一般,舍不得离手。

生长在长江边上的我,从未见过如此清澈的河流,就连幼时所见过的河流也不及汀溪的河水这般清澈。很开心幸运的是能够遇见这一方净土,羡慕与此河生生息息的人们,更希望他们不要辜负了这一片的河水。

::__IHACKLOG_REMOTE_IMAGE_AUTODOWN_BLOCK__::8

汀溪也是当地的重要水资源,干净的水养育了这里世世代代的子孙,又或者说汀溪是当地人们心中的“母亲河”。

这里曾经穷乡僻壤,群山环绕,现在依靠着河流,山脉,森林等一些自然资源开发了旅游业,当地人们的生活也有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也给大自然也增添了一定的负担。因此人们为了维持和自然之间的友好关系,除了日常保洁工作之外,园区内专职员工每周还会对河道垃圾进行清理。因为我们深知,只有我们友善的对待大自然,它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

溪河旁的人们来来往往,与它相关的故事也络绎不绝,但河边的人早已换了一代又一代,只有琴溪河仍在这里守候,在山脉间穿梭,将它的光与热不断地赠与两岸人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