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8青弋行者调研报告

《知流青弋江》

第七篇

 ● ● ●

徽水,又名徽河,古又曰泾水,宁国府志记载:“泾水“在泾县南。源出徽州府绩溪县徽岭山,名曰徽水。 ”,它是青弋江最大的支流。

《旌德县志》记载:“徽河系长流水河,支流皆树枝状,河道宽100-150米,水深1-5米,河底多为卵石和沙石。系青弋江支流,源出徽州绩溪徽山(故名)仙严岩尖西麓,全长119公里,流域面积108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

徽水的源头在绩溪的上坦村,我们一行顺着曲折的山路寻找源头,越往上游追溯,河流变得越窄,流水声也越来越小,溪流从山间渗透而出,两岸农作物除了水稻,见得最多的就是茶树和菊花,这里盛产茶叶和贡菊,山上种了很多板栗和山核桃,年复一年地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显得安逸、自然。

青弋行者在徽水源头

从源头流出,徽水便在绩溪的长安镇拐了个弯,由西南流向转为西北流向。徽水在上游还是比较小的溪流,水量不多也不湍急,加上两旁都在施工,加固河道,溪水也并没有那么清澈。

徽水在流经长安镇浩寨乡之后便进入旌德县境内,于白沙水汇集于旌阳镇,形成徽水的主干流。此时的徽水开始变得宽阔,有了大河的模样。

旌阳镇是旌德县县城所在地,徽水从上游而来,横穿了整个旌德县城,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徽水的两岸变成了县城发展的黄金地块,高楼的兴起和人群的聚集,给徽水带来了不少的环境压力,加上环境意识的欠缺,这也让流淌过县城的徽水河不那么清澈。

流出旌阳镇,徽水便流入蔡家桥镇境内,乔朱河也是在蔡家桥镇汇入徽水。和麻川河上的谭家桥一样,这里也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旌阳镇和蔡家桥镇之间的这一路,徽水的两岸兴建了许多的工厂,流过这里的徽水也不再清澈,甚至有点浑浊,发黄,这也是青弋江中上游所有支流中水质最差的一段了。

过蔡家桥镇,徽水便进入在旌德的最后一个镇,三溪镇。

三溪镇因徽水、麟溪、玉溪三河交汇而得名。三溪的乐成桥屹立在徽水之上,全长156米,为11孔石拱桥,是老徽州地区第二大石拱桥,曾是旌德通往徽州、芜湖等地的交通要道,在皖南交通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乐成桥南桥头就是商铺林立的三溪老街,古渡口与商埠之间几百年会演绎出多少悲喜剧。历史的苍桑和风雨阳光一样印刻在乐成桥上,两岸的繁华和潺潺的流水衬托着古桥,拙朴却充满智慧。

过三溪镇,徽水便进入泾县境内的榔桥镇,徽水下游的支流众多,其中较大的就是榔桥河和乌溪河,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沿河孕育独具特色产业和文化,宣笔、木梳、茶叶远近闻名,也是著名的宣纸原产地。

宣纸的洁白如玉离不开干净的水源,随着生产的发展,乌溪河水没有办法满足生产的要求,1998年特地建造了红星水库,水库库容15万立方米,成为了宣纸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

徽水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河段落差不大,即使自称“江南第一漂”的漂流项目,很多时候都要动手来划。这里浅弯与深潭相连,两岸山脉连绵,风光绮丽,自榔桥镇乌溪村至黄村镇平垣村段约20公里的路程,这一段也是徽水风光最为秀丽的一段。

流入平垣村的徽水经沿途数千条溪水的汇聚,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河床的宽度在百米以上,最深处达十几米。此处的徽水河清澈见底,水中鱼虾穿行的画面清晰可见,沿岸也有浅滩,水深及腰,宛如一个天然的游泳池,一到夏天,这里便成了游泳者的天地,落日余晖下,男女老少皆齐聚于此,或踩水、或游泳、或打闹,人们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水浪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除了乌溪村让人叹服的宣纸文化,黄村镇也被中国制笔协会授予“中国油画笔之乡”称号,黄村著名的宣笔源于公元223年,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因为它生产在宣州辖区内,故名为“宣笔”,成为文房四宝之珍品。作为宣笔发源地,始终有一批老艺人操守旧业,以师带徒,代代相传。

徽水与陈村总干渠交汇黄村大坝

徽水在一路流淌一百多公里后,在黄村东侧与陈村灌区总干渠交叉,最终至许家注入青弋江 。

2018年7月,徽水又一次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却不是因为秀美的风景,而且因为徽水河中漂浮着的大量死鱼的尸体,由于水体的污染导致徽水河中大量鱼儿死亡,附近的居民饮用水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我们跟当地政府了解到,这次污染是因为上游旌德县一家化工厂的排污处理不当,导致此次悲剧的发生。政府对工厂进行关闭后,也开展了各项河流整治行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徽水河对于当地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能深切的感知徽水的水质被破坏的危害,我们希望徽水河依旧清澈,当地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衡量环境风险,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有一天徽水河变成了“灰水河”才后悔莫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