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渡属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章渡村,位于青弋江上游段,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章渡的建筑,一直是文人学者们诗颂和研究的对象。
早在唐朝李白就赞誉章渡为“西来第一镇”,可见章渡当时的繁华及历史久远。原名漆林渡,后因章氏家族在此定居,更名为章渡。元明时章渡是古徽州一处重镇。明清时期章渡是泾县的第二大码头。抗战时期,章渡曾是新四军总兵站,新四军合作劳动服务社所在地,中共泾县临时县委也成立于章渡,使章渡成为当时地方抗战政治中心。1932年春,周恩来由叶挺陪同乘竹筏沿青弋江顺流而下来到章渡,从这里到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后人在周恩来登岸处立一块碑,碑上写着“周恩来登岸处”以纪念这件事情,所以这里也是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1938年到1941年,章渡码头在此期间对红军物资的运输起到重要作用。红军的物资沿青弋江运送到此,再运输到皖南各地区军队。90年代以前这里还比较繁荣、政府相关机构都在此办公,90年代之后政府相关机构迁移到云岭,章渡这座千年古城开始进入最后的没落。四五年前南京一个公司买下章渡,开发旅游,并且也发展了一段时间,后来不知何故这个公司完全撤出,同时政府对章渡也不闻不问,章渡就此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如今章渡的年轻人外出谋生,更有许多人家都搬迁至章渡新区,仅有几户老人仍居住在此,房屋破坏严重,无人修护。至此,这座千年古城完全衰落。
章渡老街的房屋建筑“吊栋阁”(又称“江南千条腿”),“吊栋阁”临江临街而建,临江一面,上面是房子,下面是由木棍支撑的中空结构,故称为“吊栋阁”。“吊栋阁”是瓦木结构,一共97间连为一体,中间有6个石梯延伸至江边,方便人们到河边。吊栋阁也具有皖南建筑的典型特点:精致的石雕木雕,高高的马头墙。但是吊栋阁的斜撑的木雕更具有特色,花色多而且雕刻手法细腻,这样使得吊栋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在文革期间也有很多木雕被破坏。吊栋阁一般楼下是店铺,楼上是住宅,或者楼下前店后宅,楼上也是住宅,居住很方便,从楼上就可以望见青弋江的秀丽风景。
老街中间是一条由不规则的石头和青石板铺成的路,路面虽然形状不规则,但是走在上面却非常平整。只是很可惜,据了解当地人已经没有人知道这种路是怎么铺成的了……
如今的章渡老街已经破烂不堪,一片萧条,修路和修房的工法也已经快要消失……曾经的辉煌已经离我们远去,老街的命运也不容乐观,看不到发展的机会,甚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气息,在一片叹息声中,老房子们依然在那强撑着不倒,仿佛在等待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