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镇隶属于芜湖市南陵县,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青弋江畔,因青弋江而得名,“青弋波光”为“南陵十景”之一。弋江镇号称“千年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西汉时期是宣城府所在地。由于水运便捷,弋江镇自晋唐以来,集贸经济就十分繁盛,是皖南商埠重镇。

hy2

弋江古镇传统工艺比较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弋江贡篮。弋江贡篮历史悠久,相传始于宋代,盛于清代。清乾隆年间的一段爱情故事把弋江竹编的名气传了出去,之后宁国知府命编篮者编篮进贡,弋江贡篮得以成名。现在编篮虽然没有往日的繁华,但编织依然在进行,多是中老年人在从事竹篮编织,因此也面临竹编手艺失传的危险。但目前竹篮的销路畅通,就地取材编织成品之后由商家收购销售。

yj2

弋江古镇有许多美食,如酱油干子、渣肉饭、“三老太”羊肉,其中“三老太”羊肉最为著名。“三老太”羊肉顾名思义,原是由三位老太太创出的独家烹制秘方,近百年的不断发展,成为远近驰名的羊肉品牌。周边地区羊肉馆众多,常见打着弋江羊肉的招牌, 风味各有特色,可没有哪一家馆能做出“三老太”羊肉的味道,皆因“三老太”羊肉秘方保护工作做得好。据说三位老太约定,秘方各自秘传给一位媳妇,而且只分传一部分,三家合一才能烹制出正宗的“三老太”羊肉。“三老太”羊肉的羊肉选自青弋江百里大堤上散养的本地山羊。

弋江镇与其他古镇相比,少了山的崎岖,故而文化积淀要深厚许多。在许多文献中,“青弋江”便代表着弋江镇!历代文人墨客到此都情不自禁诗情大发。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曾在弋江赋闲多年的杜牧,“九华山上云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桥”,仅凭他这两句诗,后人就于此建造了一座真正的“柳拂桥”。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桥很难建于青弋江上,因此只能点缀在附近的沙河沟(青弋江支流)之上,被本地人称为乌龟桥。“柳拂桥”到清代便消失了。清诗人刘开兆有《青弋江棹歌》四首,其中一首为:“杜枚风流步履遥,柳丝婀娜小蛮腰;而今憔悴江潭上,不见青青柳拂桥。”镇上有一座柏子庵,后改名为“柳拂庵”。据史书记载,此庵建在弋江镇郊外,成于唐元和年间,杜牧曾亲书“柳拂庵”匾额勒石,并手植柏树一株,至民国初年,柳拂庵仍有前中后三进各三间正房加三间偏屋。除此之外,杜牧在此还留下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杜牧与弋江名妓苏柳云的凄美爱情。

yj3

在改革开放以后,老街衰落,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这些老人或许没有上过几年学,却有着一般人无法比拟的对于文化的热爱。在老街遇到的两位老人,他们的书法造诣深厚,文章诗歌也令人叹服,却谦逊低调,颇有一种名士隐于市的感觉。而弋江镇的老年学校也收集整理了很多当地老人们的书画。

弋江镇依水而生,青弋江为弋江人民提供了很多便利和生存途径,但是也为弋江带来很多灾难。据当地人口述,青弋江曾发过几次大水给弋江镇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水灾是弋江镇由兴变衰的主要原因。如今弋江老街很安静,里面也有不少人住,主要是老人们。而与弋江老街相邻的弋江新街则又是另外一幅热闹景象。

同时弋江人民也为青弋江带来了很多伤害。弋江镇的黄沙和河卵石资源非常丰富,很有开发价值,弋江人的过度采挖严重破坏了青弋江的河床和堤岸,使河床的变得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对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很大。采砂还对河上的桥产生很大的影响,弋江桥也曾经因为桥下采砂过度影响稳定性。如今弋江镇采砂已经非常少了。

y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