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镇位于芜湖市的东郊,距市区仅五公里。早在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治理万春圩”并写下了《万春圩图记》,就已经闻名遐尔。常年通航的水阳江、青弋江及青山河环镇而过,水阳江和青弋江在此交汇,在夏季丰水期的时候,由于长江水倒灌,在交汇处出现清浑分明的一条线,场面十分壮观!
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清水镇古称杨青,据清初编纂的《芜湖县志》记载:“杨青市(镇在县东20里,清水河口”。民国初县志又载:“清水河镇即旧志杨青市(镇)”。曾经在青弋江北岸有一条清水老街,老街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水运昌盛,老街就临江而建,住房即是皖南吊脚楼的形式,一半建在岸上,另一半悬吊在水面上,房下面用木桩支撑。具有典型皖南建筑的特征。曾经老街不仅是一个很重要的河运停靠站,而且本身店铺和手工作坊也很多,当地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一直受来往商客的好评。
后因青弋江下游泥沙淤积,造成河床上涨,1954年起,沿河提外的清水老街几乎连年被淹,居民饱受青弋江水患之苦。直至陈村水库和三峡大坝建立之后才有所好转。近几年,一方面老街所在地势较低,易受水患困扰;另一方面由于清水镇离芜湖市区较近,一旦青弋江清水段出现决堤,对芜湖市区的影响较大,加上开拓芜申运河对水位的影响,老街已经全部被移走,所有建筑都已拆除,现在在之前老街所在地加高大堤防洪。去寻找老街,看到的却是一片新堤,连一块砖一片瓦都没有,心中满是失望和无奈……
在清水段的青弋江上,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房子,世代以捕鱼为生,以渔船为家。但是现在因大堤扩建以及芜申运河的建设,考虑到渔民的安全,要求渔民全部上岸居住。渔民对水是有感情的,老一辈的渔民希望自己的子孙上岸,能过更好的生活,但自己更愿意生活在渔船上,伴着水生活。遇到的渔民中也有因上岸之后的房子太小,不够一家三代人居住,就让儿子孙子上岸,老夫妻俩依然守在渔船上的。
虽然现在清水镇发展较好,新街上一片繁华,很多人靠着花木产业致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很有价值的技术在消失。例如鸬鹚(鱼鹰)捕鱼技术。在清水遇到一位刚用鸬鹚捕完鱼准备回家的阮大叔,后来了解到,大叔用鸬鹚捕鱼已经有52年了,以前这边还有十几户人家用鸬鹚捕鱼,可是现在只剩大叔一个人了。大叔的大儿子会这门技术,可是他现在工作稳定,已经不可能回来继续捕鱼了。而大叔继续捕鱼只是因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闲下来不知道干什么,所以在生活无忧的情况下,继续捕鱼。现在鸬鹚捕鱼受电网捕鱼的影响和水质影响比较大,所以大叔只能去一些较偏的水质较清地方去捕鱼……
看到清水老街的变化,仿佛明白了,为了发展,为了安全,有些变化是难以避免的。可是为什么还要惋惜呢?惋惜的不是房子的消失,也不是繁华不再!时代变迁,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惋惜的是当年的记忆都没有了。问了好多老人清水老街以前是什么样子,却没有人能很好的描述,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记忆的消失,技术的消失,智慧的消失才是最大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