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青弋行者行动报告】–印象青弋江:袁良才:遇见河流一样的文字
舒溪南来,清溪东奔。秧溪浦溪麻川竞相汇并,百里青弋,万壑来朝,一气呵成。牵黟石,揽太平,挟青泾,万转千回,东归扬子,直入东溟。窄时乱石穿空,疑走三峡险境;阔处湖平波稳,何逊鄱阳洞庭。白云白帆,不知何物是倒影;山花渔姑,两相辉映俱佳人。鸟语催晨,渔歌唱晚,渔火映月明,篝火醉游人。春来花世界,夏至清凉境,秋深枫举火,冬雪有钓翁。阴晴雨雪总相宜,四季时时景常新。方见万峰静如屏,又睹千山如骏奔。才喜丽日晴方好,却惊风雨横斜生。天下少此水程,瑶池无此幽深。黄山情侣,人间蓬瀛。...
详细【2016年青弋行者行动报告】–印象青弋江: 李明智:和茶叶的故事
黄山黟县是青弋江的源头,黟县美溪乡更是有“三十里水墨画廊”美誉。大山深处人烟稀少,植被茂密,流水潺潺,雾霭缭绕。好山酿好水,好土养好苗。良好的生态环境,滋养着两岸的徽州人民,酝酿出一壶又一壶的好茶。 李明智是石墨茶“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也是当地绿色有机茶的引导者。他生在青弋江源头、长在青弋江源头,因为对家乡土地的眷恋,创办了“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和“弋江源客栈”。...
详细【2016年青弋行者行动报告】–印象青弋江:铁匠的坚守
“西河古镇漂弋江,和平鹭鸟略桑田”,西河在芜湖县南部,坐落于青弋江畔,相传有600多年历史,在这个风景秀丽的田园边际,江面变的舒缓开阔,早在明朝隆庆年间,水路交通非常便利,西河成了一个商品的集散中心。如今,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曾经的繁华地带也逐渐没落。...
详细【2016年青弋行者行动报告】–印象青弋江:刻尽岁月沧桑——赵爷爷
安谧宁静的西河古镇六百年来静静地矗立在青弋江畔,它因水而生,因水而繁荣,却也因水而落寞。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曾经繁荣的商铺也不见了踪影,空留下种类繁多的招牌还能看出曾经的繁华。 行者们走在那因时间冲刷而斑驳破碎的石板路上,一间用泥砖做的老房子映入眼帘,在屋子里昏黄的灯光下,一位老人端坐在桌前,干瘦却无比稳健的双手,一手拿着原料,一手握刻刀细心的雕琢着什么。被他专注的神情所吸引,我们不自觉地走上前去,才发觉是在雕刻印章。...
详细【2016年青弋行者行动报告】–印象青弋江:竹上匠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 竹子,自古以来就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皖南山区,竹子作为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早年间,要想把这些竹子从大山深处运出来,更多的是靠水路,也就是青弋江。 竹子能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和它衍生出来的一些竹制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吃喝住行,几乎都能看到竹子的身影。这就催生了一种非常古老的职业——篾匠,我们称之为“竹上匠”。...
详细【2016年青弋行者行动报告】–印象青弋江:夕阳的裁缝
沿着青弋江,就能走到马头老街,老街依河而居,灰砖青瓦白墙,依稀可以看到许多临街木窗。还有一处古色古香的木房子,曾经是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屋檐下还保存着精细木雕,足以说明古镇曾经的拥有和繁华。 沿街寻访,一路上看到许多老房子倒闭,成了废墟,还有的已经在岁月的风雨中成了危房。街上居住的大都是老人,他们在炎炎的夏日里,偎依着坐在门前,时而扑腾着蒲扇,时而张目四望。 马头的老人多给人淳朴的感觉,他们懂得用善意关怀,却不善沟通。青弋行者有幸遇见了一位名叫王志家的当地人,在与其沟通后,次日清晨,如约拜访。...
详细